首页 学校概况 管理机构 院系设置 人才培养 科技工作 人力资源 招生就业 继续教育 审核评估
学校概况
学校简介

辽宁科技学院前身为本溪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办学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成立于1907年的本溪县立师范传习所,1948年东北解放后,更名为本溪工科高级职业学校,1958年升格为本溪钢铁工业学院,1985年更名为本溪冶金高等专科学校。2000年,本溪市高等职业专科学校、本溪师范高等专业学校并入本溪冶金高等专科学校。2004年,学校升格为省属本科,更名为辽宁科技学院,经20余年本科办学,学校已经成为一所以工为主,工、经、管、文、艺、教育协调发展的省属普通本科院校。

聚焦学校转型发展,特色办学成效斐然。2015年,学校被确定为辽宁省首批向应用型转变的本科试点院校。2016年,被确定为教育部重点支持的产教融合项目建设高校、教育部数据中国“百校工程”试点院校、“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产教融合促进计划试点院校。2017年,被确定为教育部“科学能力提升计划(百千万工程)”全国首批试点院校、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百城千校”首批试点院校、辽宁省向应用型转变示范校。2018年,被确定为教育部首批新工科教育综合改革项目单位,国家发改委“新兴产业三年行动计划”重点项目单位、全国五四红旗团委称号。2019年,教育部新工科项目获评中期优秀项目。2020年,获评教育部新工科教育综合改革优秀结题项目单位、辽宁省“1+X证书”试点院校、第二批省军民融合单位。2022年,获第二批全省新时代党建工作示范高校。2023年,获评“辽宁省劳动教育示范学校”,获批辽宁省高校院所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建设试点单位。2024年,我校《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人才与教育教学质量协同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践》项目成功获批2024年辽宁省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试点项目;获评2024年度教育部思政课专项课题。2025年,学校作为新时代高校“钢筋铁骨”育人共同体成员,获评2025年度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第一届新时代高校“钢筋铁骨”育人共同体课程思政教学创新大赛优秀组织奖;获批辽宁省“推动科技成果在省内转化奖励单位”,为学校持续推进产教融合,加速向应用型转变提供了强劲动力。

持续投入基础设施,全力保障教育教学。学校坐落在具有钢铁之都、枫叶之都、中国药都美称的辽宁省本溪新城,距离沈阳桃仙国际机场20公里,学校占地87.0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2.74万平方米。固定资产原值11.72亿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2.51亿元。图书馆馆藏文献108.27万册。“十三五”和“十四五”期间,学校先后投资1.29亿元和1.06亿元,建设“智慧制造实验实训综合楼”“生物与制药实验楼”和“数字化综合实训基地”。开现代产业学院建设先河,与国内外头部企业联合,共建14个特色产业学院,为学校持续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力保障。

持续推动专业建设,不断优化师资队伍。学校现有14个教学单位,39个本科专业,包括冶金工程、广告学2个国家一流专业和应用化学、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采矿工程等11个省级一流专业,冶金工程和测绘工程专业通过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现有国家级本科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省级本科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省级本科重点支持专业、省级本科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2个省级向应用型转变试点专业、2个省级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专业。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76门,省级精品课程14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门。学校现有专任教师637人,专任教师中教授、副教授等高级职称人员270人,博士、硕士学位教师551人,硕士导师33名,博士生导师2名,省教学名师11名,宝钢优秀教师7名,省优秀教师6名,省百千万人才工程计划百千万层次人选53人。近三届获省级教学成果奖26项,获批规划教材和省优秀教材9部,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44项。

聚焦产业发展需求,坚持科研创新赋能。学校启动服务地方行动计划,面向辽宁省产业发展实际,不断提升协同创新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学校现有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省级产业集群窗口服务平台、辽宁省经济社会发展研究基地、辽宁省高等学校新型智库以及3个省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依靠学校人才技术优势校企共建高质量铸件联合研发中心等13个科研院(所)。近年,学校共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800余项,其中获批国家自然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含合作)16项,其中国家自然基金青年项目(主持)2项,省级及以上项目近300项。获得省级科技进步奖9项(含合作)。获批各类专利801项,其中发明专利101项,转化科技成果200余项,其中省内科技成果转化率80%以上。2019-2024,有四年获评辽宁省众创空间优秀A类,斩获所有省级平台荣誉,共有2878项目获得省级及以上奖项,其中国家级奖项291项,省级奖项2587项。近三年孵化基地总入驻项目团队431个,累计孵化公司52家。

持续深化校企合作,拓展学生就业渠道。现有全日制学生12504人。近五年共有毕业生17093人,其中本科毕业生14774人,专科毕业生2319人。学校牵头组建“辽宁省机器人产业校企联盟”,成为联盟理事长单位。搭建稳定的校企合作平台,成为辽宁省钢铁产业产学研创新联盟、辽宁鹤腾科技热处理工艺装备产学研联盟等辽宁省典型实质性产学研等30个校企联盟理事单位。多次获评辽宁省就业工作先进集体,2021、2022连续两年荣获辽宁省就业工作奖励二等奖。与鞍钢集团有限公司、首钢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五矿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黄金集团有限公司等500多家企事业单位建立合作关系,接受学生实习、实训、就业。每年来校招聘用人单位1500家以上,其中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上市公司、知名民企等优质就业单位占比超过30%,学校毕业生年终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位列全省本科高校前列。

坚持对外开放办学,推进国际交流合作。先后与近20所海外院校签署了合作协议,建立了稳定合作关系。与俄罗斯鄂木斯克国立技术大学开展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合作办学项目。与俄罗斯维亚特卡国立大学、鄂木斯克国立技术大学、利佩茨克国立技术大学3所高校采取双导师制联合开展功能材料、自动化、机械工程和土木工程4个硕士培养项目,与俄罗斯鄂木斯克国立大学共建国际联合实验室。加入中俄文化艺术大学联盟和中俄科技合作联盟,举办首届“辽宁科技学院线上国际艺术展”以及国际文化讲座,开辟更高水平国际交流合作新局面。

赓续红色文化育人,打造辽科品牌特色。秉持“传承红色基因、淬炼钢铁意志、服务强国建设”理念,以传承东北抗联精神为主线,深挖本溪地区丰富的红色资源,依托学校“辽宁省抗联精神当代价值研究基地”,打造“一展一馆一剧一廊一论坛”“五位一体”的辽科红色育人特色。学校作为新时代高校“钢筋铁骨”育人共同体成员,获评2025年度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第一届新时代高校“钢筋铁骨”育人共同体课程思政教学创新大赛优秀组织奖。学校不断探索新时代“钢铁思政”育人新模式和行业背景高校协同育人新范式,将钢铁精神融入学生成长成才,努力培养具备深厚家国情怀的钢筋铁骨高素质人才。



首页 学校概况 管理机构 院系设置 人才培养 科技工作 人力资源 招生就业 继续教育 审核评估

版权所有:辽宁科技学院   地址:辽宁省本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香槐路176号   邮编:117004

辽ICP备05022358   辽公网安备 21059002000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