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引导青年学子汲取深厚历史的精神滋养、坚定工业文化自信,10月29日,辽宁科技学院第九届青马班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专题讲座。本溪博物馆资深讲解员黄可宁应邀走进校园,以《炉火淬炼:本溪冶铁千年史》为题,为学员们带来一堂跨越时空的工业文明课,引领大家在千年冶铁史的“铁火”印记中,解读中华文明的坚韧基因与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

授课过程中,黄可宁以丰富的文物与史料为线索,从六千年前姜寨遗址的青铜器讲起,回溯至战国时期领先西方近两千年的生铁冶铸技术,生动展现了中国古代冶铁业的辉煌成就。聚焦本溪地区,她详细介绍了太子河流域蕴藏的30亿吨铁矿与301亿吨煤田所形成的“煤铁共生”资源情况,并结合战国铁钁、汉代铁甲片、明代威宁营铁场等实物与文献记载,清晰勾勒出本溪作为东北地区煤铁工业中心的历史发展脉络。在近现代篇章中,她讲述了1927年“八二三大罢工”中工人们的英勇抗争、1948年五万工人奋战36天修复高炉的动人场景,以及1949年本钢生铁产量占全国六分之一、1号高炉创下“三十连冠”等辉煌业绩,使学子们深切感受到一代代工业建设者的使命与担当。

黄可宁还以本溪湖工业遗产群的保护与活化为例,将厚重的历史与生动的现实紧密相连。她介绍,这片汇聚亚洲首座高炉、百年铁路与日式建筑群的“煤铁工业遗址博览园”,不仅是凝固的工业历史,更成为传承精神、启迪未来的活态课堂。

课程尾声,黄可宁围绕授课内容与同学们展开互动问答,并向踊跃参与的同学赠送了本溪博物馆特色文创礼品。这些礼品不仅是对学员们认真学习的鼓励,更寄托着对工业历史与文化传承的殷切期望。她在寄语中勉励青马学子:“本溪湖的炉火千年不熄,燃烧的不仅是冶铁的火焰,更是中华民族‘敢闯敢试、百折不挠’的精神气魄。希望你们作为青年骨干,能够深刻理解工业遗产背后的坚守与传承,让老工业基地的‘铁火基因’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

本次专题讲座不仅是一次工业历史的知识普及,更是一场触及灵魂的精神洗礼与初心教育。千年的冶铁之火,淬炼出中华民族“敢为人先、坚韧奋斗”的精神脊梁,也见证了中国从“钢铁大国”迈向“钢铁强国”的坚实足迹。青马学员们纷纷表示,将以此次学习为起点,主动走进工业遗址、探寻工业故事,将“炉火淬炼”的精神力量转化为实干动力,让工业文明的火种在新时代持续燃烧,用青春的智慧与汗水,书写属于这个时代的奋斗篇章,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制造强国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