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劳动教育实践,厚植学生生态环保理念,辽宁科技学院于2025年5月启动“绿色辽科•‘植’等你来”校园树木认养活动。全校近400棵新栽植的银杏树被分配至8个学院,由2023级、2024级本科生以个人、团队、班级或寝室为单位开展为期两年的认养实践。本次活动是辽宁科技学院2025年劳动月实践内容的纵深推进,是将劳动教育与生态文明实践深度融合,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青年。
本次活动共组织认养近400棵银杏树,覆盖图书馆前广场、教学楼周边及宿舍区林荫道等校园核心区域。认养活动覆盖全校8个二级学院,各学院以个人、寝室、班级等灵活形式组织认养,确保“一树一主”。各学院通过动态信息台账实时更新认养人变动情况,实现“责任到树、管理到人”的精细化管理模式。这一设计不仅强化了学生的责任意识,更通过“树木编号+认养人信息”的绑定机制,让每棵树都成为校园生态治理的微观单元。铭牌上不仅标注认养人姓名,更镌刻着学生亲手写下的心愿寄语——从“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到“十年树木见初心,百年树人传绿意”再到“辽科越来越好”,这些文字将个人成长与树木生命紧密联结。这种设计既是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校园化诠释,也让生态教育以具象化形式融入校园文化基因。




认养周期内,学生将每周对认养树木进行浇水养护,并定期观察生长状态,发现病虫害或异常情况及时上报后勤处。依托本项活动,各学院将结合专业特色创新实践形式:如“银杏科普课堂”普及植物学知识,“树木成长日记”记录生态变化,“生态摄影展”定格自然之美,将劳动教育与学科实践有机融合。
作为学校深化劳动教育综合育人功能的举措之一,此次活动将生态文明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未来,这些铭牌将成为辽科学子的精神坐标——毕业后,认养树化作校友与母校的情感纽带;成才时,绿荫满地的银杏林见证着生态文明教育的深远影响。这种“以树铭志、以劳润心”的实践模式,通过“责任认养+专业实践+情感联结”三维驱动,构建了生态教育的新范式。未来,学校将持续推进“以树铭志、以劳润心”的实践模式,让青春与绿意共同生长,书写新时代大学生的绿色成长答卷。
作者:徐晓文
编辑:新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