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报!我校在2025年青少年“传承雷锋精神,弘扬榜样力量”第二课堂系列公益讲座活动中荣获佳绩

作者:团委  发布日期:2025-05-12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弘扬雷锋精神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进一步传承与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激励和引导广大团员青年学生们积极投身志愿服务实践,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长效化,让雷锋精神融入日常行为、化作持久行动。由人民出版社主管的雷锋杂志社携手全国各地雷锋纪念馆、到梦空间平台,以及全国高校共青团等相关部门、单位,共同联合发起并主办了2025 年青少年“传承雷锋精神,弘扬榜样力量”第二课堂系列公益讲座活动。

活动开展以来,我校团委积极响应号召,迅速行动、精心组织,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在校园内外营造了浓厚的学雷锋氛围,激发了广大青年学子参与志愿服务的热情,以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雷锋精神的内涵。在此次活动中,校团委荣获了“优秀组织单位”称号。

多年以来,我校着力深化集学生思想引领、志愿服务、社会实践于一体的青年志愿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打造志愿服务品牌项目,将志愿服务作为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持续探索志愿服务创新路径,深化实践育人内涵,通过构建多层次、多维度的志愿服务与社会实践平台,引导青年学子在服务社会、奉献基层的生动历练中锤炼品格、增长才干,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传承雷锋精神,打造志愿服务文化。学校每年3月初组织学雷锋启动仪式、开展志愿服务系列专题讲座活动、动员组织各团学组织开展“学习雷锋”主题团课,帮助学生领悟雷锋精神的精髓,增强学生思想上对雷锋精神的认同感,进而学习雷锋精神、传承志愿服务精神;在校园广播、学校网站、阳光校园、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进行先进志愿典型事迹宣传推广,教育引导青年学生弘扬雷锋精神,积极营造参与志愿服务的浓厚氛围,动员广大青年学生将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融入日常、化为经常,推动志愿服务与青年思想引领深度融合。

强化组织建设,拓展志愿服务载体。学校全面优化志愿者招募、培训、管理机制,并制定志愿者协会管理章程、管理制度,建立校、院两级梯度青年志愿者协会,确保志愿服务活动的规范化、专业化、制度化,着力提升志愿服务项目的质量与影响力。校团委成立志愿者之家,负责志愿服务项目孵化、资源对接和志愿服务队的管理工作。志愿者协会定期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志愿服务活动,突出实践育人实效性。联合本溪市中心血站开展“无偿献血,希望传递”爱心献血车进校园活动、携手本溪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成功举办“防治结核,健康呼吸”校园结核病知识讲座;在校园内发起“细水长流护辽科”珍惜水资源校园打卡活动、“绿色承诺,青春护河行”学校周边河岸清扫活动等几十余场大型志愿服务;在学校周边开展了数百场小型志愿活动,涵盖关爱社区弱势群体、环保公益、社区儿童课业辅导等多个领域,将爱心与温暖传递到学校和社会的各个角落。在社会实践中教育引导大学生积极践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培育特色服务,拓展实践育人阵地。“点亮行动”青春义教已连续七年五次赴山区开展每次为期20天左右的暑期山区支教系列活动,60余名志愿服务教师共为600余名山区及留守儿童开展了知识教学、艺术辅导、安全教育、文艺晚会等一系列支教活动,让更多的孩子收获成长、感受关爱。整合志愿服务力量,积极探索“校地一体”志愿服务模式,与本钢志愿者之家、明山区团委、溪湖区团委以及学校周边社区等各种社会力量结成服务联盟,共同搭建志愿服务平台,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成立郭明义爱心团队辽宁科技学院分队、辽宁科技学院志愿者培训基地,引导广大青年学生跟着郭明义学雷锋做志愿服务。大学生社区实践计划组织学生深入到祥和社区网格,重点围绕“三关爱(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关爱自然)行动”,为祥和社区儿童、孤寡老人、残障人士等弱势群体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搭建多元社会实践平台,让青年学子在志愿服务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


作者:唐春红

编辑:新媒体中心


版权所有:辽宁科技学院   地址:辽宁省本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香槐路176号   邮编:117004

辽ICP备05022358   辽公网安备 21059002000101号